新浪微博|微信关注|网站地图

欢迎来到莱特莱德•环境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院!

制药废水零排放全流程工艺解析与工程实践

作者:莱特莱德发布时间:2025-04-14

  制药行业废水因成分复杂、毒性高、可生化性差,被列为非常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。化学合成药、生物药及中药提取废水各具特性,零排放工艺需 “精准预处理 — 强化去除 — 分盐资源化” 三步协同,打破 “高投入、低效率” 的传统困境。

  预处理是破解毒性的核心

  针对含抗生素、溶剂的合成废水,采用 “高级氧化(臭氧 / UV-TiO₂)+ 铁碳微电解” 破坏分子结构,将 COD 从 20000mg/L 降至 5000mg/L 以下,同时降解抑菌物质,为生化处理创造条件。中药提取废水的高色度、高纤维则通过 “气浮除渣 + 混凝沉淀” 去除悬浮物,避免堵塞后续膜组件。

  中段处理聚焦污染物减量

 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改良型 UASB(升流式厌氧污泥床)与 MBR(膜生物反应器)组合,前者在 35℃下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沼气,COD 去除率达 70%,后者通过中空纤维膜截留微生物,使出水 COD 稳定在 300mg/L 以下。对于盐分高于 3% 的废水,需在生化前进行 “分盐结晶”,利用蒸发浓缩 - 冷冻析盐技术分离氯化钠与硫酸钠,避免高盐环境抑制微生物活性。

废水零排放

  末端深度处理实现零排放闭环

  经生化处理的废水进入 “纳滤(NF)+ 反渗透(RO)” 系统,NF 膜截留二价盐,使 RO 产水盐含量低于 100mg/L,直接回用于设备清洗;RO 浓水(盐浓度 10%-15%)通过 MVR 蒸发结晶,产出符合《工业盐》(GB/T 5462)标准的氯化钠,实现 “废水 - 资源” 转化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制药废水零排放需兼顾产品特性。生物制药废水中的培养基成分可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蛋白,实现 “以废养废”;中药渣水提液经膜浓缩后可直接回用于提取工序,减少新鲜水消耗。随着《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的修订,零排放技术正从单一工程向 “清洁生产 + 循环经济” 模式升级,推动行业向绿色制造转型。

相关文章
新闻资讯
Contact Us

欢迎来到莱特莱德 • 环境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院!

  • 021-65629999
    021-59145678

  • www.0paifang.com